第 1 章(1 / 2)

巴黎塞纳河畔,莎士比亚书店。

这是一家矗立百年的老书店,是巴黎文化地标,也是全世界文学爱好者的朝圣之地。海明威、乔伊斯、菲兹杰拉德都曾经是这里的常客。

一群出版社的编辑正在陪同李老翻译家李金木闲逛。原映雪也在其中。

明年就是著名作家贝戈特诞辰一百五十周年了,李金木的翻译已经接近尾声,却迟迟没有确定合作的出版社。

在法国文学翻译方面,李金木是首屈一指的专家,他的译文既精准又美丽,常常能传达出作者本人的神韵。

谁和李老签下合同,可以预见谁就能在明年的出版上赢得口碑和利润。因此,这几个月以来,各大出版社都在想方设法劝说李老和自己合作。

今天上午,原映雪去李老家拜访时,没想到会碰到那么多编辑。还都是业内颇有名气的。她自己大概是这里面最年轻的一个。如果不是此时大家在共同竞争同一个翻译版权,大概还可以客客气气的递个名片开个小型业内交流会。

在这一群人中,有个穿米白色大衣的高大而儒雅的男子。他见到原映雪,先是有些不敢相信,然后像吃了一颗玻璃糖般的喜悦,热情的跟她打招呼。

原映雪愣了一下,随即认出这是她在港大读书时的师兄。那时她读大一,师兄读研二,两人一起在学校的校报做编辑,又都是文学专业,自然关系更密切一些。

只是原映雪出国后便少了联系,没想到在这里再度遇见。于是便热闹的谈起从前在学校的趣事。

她掂量了一下在场的同行,大概刘玫是一个劲敌,她背靠的栀华出版社和自家的港文出版社是香港外文出版界的两大巨头。要讲书籍出版的质量和推广,只有他们两家可以抗衡。

其他同行要取胜大概只能靠亮点弥补了。

她不怕,她有得是亮点去吸引人。想到这里,原映雪略略放了心。

李老让大家在客厅休息,然后一个接一个编辑请到书房私谈。

有点像面试,原映雪想到这里,莫名觉得有点好笑。但是轮到她时,还是全力以赴的对李老陈述了自己团队的优势。

李老听完点点头:“我对你们港文是信任的。但是我也想看到明年出版的书有更多的可能,不知道原小姐能不能接受我把版权授权给多家呢?”

多家版权,商业价值就要大打折扣。当然,相应的,版权费也会少很多。

原映雪快速的衡量了一下:“李老,我们港文有信心做出最好的版本。”言下之意,不需要授权给别人。

李老勾了勾嘴唇:“栀华的刘玫刚才已经同意了这个提议。”

栀华同意了这个提议,意味着如果港文坚持只要独家版权,而在竞争中失败的话,将面临若干家出版社都能拿着李老的版权出版,而港文只能采用那些没有名气或者被诟病的译者。

原映雪没料到会面临这样困难的局面。她咬了咬牙:“我相信在所有出版社里面,我们是最有诚意的。您刚才也看到了,从三年前我就开始筹备这个项目了。您的稿酬自不必说,这系列书的排版、用纸、装帧,乃至推广传播,我相信交给我们您都能看到最好的结果。”

顿了一下,原映雪又补充到:“在目前这些人里面,只有栀华和我们港文有能力出版大全集。您如果给出多家授权,别的出版社也只能出选集,而贝戈特的选集曾经已经陆陆续续出过不少,相信不是您所看重的。”

李老若有所思的点点头:“原小姐,谢谢你,容我再考虑考虑。”

谈完后李老请大家吃了顿饭,然后就提议去莎士比亚书店逛逛。

这是原映雪第一次来到这里,在此之前,她只是在图书馆里见到过这么多的珍贵原版书籍。她贪婪的扫视着书店里的每一本书,欣喜之情涌上心头。

李老一进门就受到了店员和书店老板的欢迎,显然是这里有名的客人。这时,他轻声的吩咐店员,请他们按照他的指示拿来了一批书。

这是一批古董书籍,然而扉页上却都没有出版年份。

李老审视着这一批书,拿出两三本检阅,最后终于决定似的拿起其中一本,笑着对周围的一众编辑说:“我想买一本十九世纪的书,请大家帮我看看,如果挑这本,会如愿吗?”

一群人围着那本书,翻来覆去的查看,窃窃私语,却下不了结论。其中只有刘玫做了一个猜测:“我想您大概要失望了,我看它大约是1950年前后的书。”

李老笑着点点头。转身对身旁的原映雪说:“原小姐,你怎么看?”

原映雪接过书,小心翼翼的查看书脊和封面,用纸,又注意到书内的用词习惯,装帧排版,立马心中有数了:“我想我大概要恭喜您,这本书大约是1890-1900年间的书,前后不会超过一年,当然,按您的要求是有风险的,但我相信我们都是好运的人。”

李老把书递还给店员,“先生,你能看得

最新小说: 雪媚娘 捡到三岁萌宝,全家福星高照 摩拉克斯苏醒之后[原神/综英美] 仙起狂澜 随便都行 一人:我这异能全来自王者! 我在末世双修无敌 重回1982小渔村 新婚夜,植物人老公和我圆房了 国家让你去种田,你种玉米加农炮